<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弘扬诚信文化】一纸“侨批”赤子情
        发布时间:2022/09/08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  专栏:弘扬诚信文化

                 家书抵万金。


          在中国侨乡,一种名为“侨批”的特殊家书,记录着一段桑梓情深的岁月。


          2020年10月13日,在广东省汕头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来到侨批文物馆,了解潮汕侨胞心系家国故土、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的历史。


          侨批文物馆时任馆长林庆熙,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了侨批历史和潮汕华侨文化。


          潮汕地区是我国着名的侨乡,祖籍潮汕的海外侨胞有1500多万人。当年,大批潮汕人“过番出海”、打拼异乡,将连带家书和汇款凭证的“侨批”寄回国内,也留下了大量具有珍贵文献价值的华侨家书。


          为保存、展示这些珍贵的书信,2004年,全国第一家侨批文物馆汕头侨批文物馆开馆。这里集中收藏的数万封“侨批”,成为海外华侨华人艰辛创业、情系故里、笃信守诚的见证。


          展馆内,一件件“侨批”展品吸引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他一边认真察看,一边听林庆熙介绍写批、寄批、送批、回批的具体流程和背后的感人故事。


          “‘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这些“侨批”文物,加强研究,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并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


          林庆熙还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展示契约华工的历史照片前驻足良久。“在参观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隔着几米远的距离,一下子就认出了当年契约华工使用的代币,告诉大家那是用陶瓷制作的。”


          “批”一封,银几许,跨越山海,辗转归乡。


          “虽然‘侨批’已成历史,但其中蕴含的‘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心系桑梓’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到今日依然熠熠生辉。”林庆熙说。


          在侨批文物馆考察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汕头小公园开埠区。街道上,热情的侨乡市民争相向总书记问好,纷纷拿出手机拍下难忘的瞬间。


          “我们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建设事业同大批心系桑梓、心系祖国的华侨是分不开的。”站在街道中央,面对涌动的人群,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华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爱国爱乡。他们在异乡历尽艰辛、艰苦创业,顽强地生存下来,站稳脚跟后,依然牵挂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有一块钱寄一块钱,有十块钱寄十块钱。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心。”


          真挚的话语打动着现场群众的心,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息。


        新华每日电讯|2022/09/08